計畫精神

銘傳大學 觀光學院USR計畫
114-116年 「龜旅價值再創—從人才培育到場域永續發展」


計畫執行策略與作法

本計畫整合銘傳大學觀光、健康、設計、資訊、師資及語文等學院之師生,以「推廣文化旅遊」、「經營農村品牌」、「形塑步道特色」與「地方整合行銷」四大分項計畫,組成跨領域課群,落實大學社會責任(USR)實踐精神。

課程設計涵蓋正式課程、微學分課程、深碗課程與課群工作坊,藉由導覽解說志工培訓、地方創生人才培育、場域實作演練及行銷平台經營,建立循序漸進的實踐導向學習模式。

透過資源盤點、地方文化詮釋、特色遊程設計、農村體驗創新及聚落品牌形塑,帶動學用合一的學習路徑。

配合山山山市集籌辦、山山山聚落品牌推動與數位行銷平台建置,整合三大場域特色資源,串聯地方文化、農業與觀光產業,推動多元行銷與永續發展。

同時,導入觀光學院學生社團能量,參與場域活動規劃、協作與駐點服務,協力推動各場域特色行動,讓學生將課程成果實際應用於地方實務中,培養學生的實作力與對在地的認同感。


探索龜山生活,文化永續、人才培育、在地共融

龜山,不只是桃園的地理標記,更是交織著移民歷史、農村記憶與山林氣息的生活場景。

隨著「生態與觀光產業」成為地方創生的共識,龜山人正重新梳理土地的價值,也期待一場讓更多人走進來、留下來、愛上這片土地的轉變旅程。

本計劃聚焦於三大實踐場域,從推廣文化旅遊、經營農村品牌、形塑步道特色、地方整合行銷四大面向出發,串起龜山在地的生活風貌與永續願景。

 

在憲光二村眷村文化園區暨周邊文化館舍,我們攜手居民共同守護歷史記憶,透過文化走讀、導覽志工培訓與新住民共學行動,讓舊街巷弄重新發聲,讓眷村文化在日常中被理解與延續。走進楓樹坑楓茶米農村社區,一座位於都市邊緣、仍保有田園節奏的農村聚落,我們透過四季農遊、市集策展、食農教育的實作行動,協助打造在地農業品牌,延續土地的生命力與故事。

 

而在大棟山風景特定區,我們攜手在地社群進行山林步道的資源盤點、特色遊程設計與生態導覽培訓,讓山林成為結合學習與保育的永續場域。

最後透過地方整合行銷,三大場域的亮點被匯聚於網路平台、品牌策展與「山山山市集」中,串聯起龜山的文化、農業與觀光資源,讓在地價值能被看見、被認同、被喜愛。

 

《龜旅價值再創》不只是一項計畫,而是由學習出發,與在地共伴、共好、共融的行動實踐。

銘傳大學師生與地方社群並肩前行,從課堂走進社區,從知識走向實踐,讓龜山的每一道風景、每一段記憶,都在文化永續、人才培育與在地共融中持續發光。這是一場與地方共生共好的旅程,也是一種對土地深情回應的實踐